Piano Music

New Page Title
Home | Contact Me | Related Links | Show Reviews | Mailbag | New Page Title

西方音樂發展主要分為六個期:

x1pjzf2-ryhxrxspy3nvajvfpwvudu3loe3pjv1maqzzfsscxmlqjqmrdi4hzr3y6dlivhgh0lk4ncwzljrjuwzleqbbyuhrzz1pvrss5flasu.jpg

中世紀 (The Medieval era,約1000-1490)

在這時期,主要是以宗教音樂 (sacred music) 為主,包括中世紀素歌 (plainchant) 葛雷格聖歌 (Gregorian Chant) 和較後期的宗教戲劇、彌撒曲 (Mass)經文歌 (motet) 。這些音樂也是現存最早期的記譜音樂之一。雖然,同時期亦有遊唱詩人四周演奏,但由於他們的音樂多是即興演奏,所以僅有極少數的世俗音樂 (secular music) 流傳至今。

 

早期的中世紀音樂都是單音音樂 (monophonic) ,以素歌形式出現。這些素歌更成為了當時天主教堂內的主要音樂。後來,因為戰爭、黑死病,教會的權力開始動搖,人們漸漸喜歡世俗音樂 (secular music) ,又開始在單音旋律上加上另一個旋律,形成織體豐富的複音音樂 (polyponic music) 。複音音樂 (polyphonic music) 後來更成為文藝復興、巴洛克時期的主要音樂特色。

文藝復興時期 (The Renaissance, 1490-1620)

  經過長時期的黑暗時代 (Dark Ages),和黑死病、戰爭的洗禮,歐洲終於來到一個新的年代 - 文藝復興時期。文藝復興運動始於意大利佛羅倫斯 (Florence,即當時的 Firenze ,翡冷翠),是藝術新生的時期(法文中的Renaissance 即為「新生」之意)。

  音樂形式上的革新通常比其他藝術形式來得晚,文藝復興亦然:一般相信,音樂上的文藝復興運動大概比意大利文學或繪畫的文藝復興運動,晚了約兩百年。另外,音樂記譜法到了這個時代已發展至接近成熟階段。而作曲家們在創作精緻複雜的宗教音樂之餘,也開始寫作其他類型的音樂,例如牧歌 (madrigal)、舞曲 (Suite) 等。

 

 

巴洛克」( Baroque ) 這名稱是由建築學借用過來的,代表十七、八世紀流行於德國的一種裝飾華麗、雕刻繁複的建築式樣。

古典樂期

(Classical Period , 1750-1820)

在巴洛克樂期後,約在1720-1775年,曾經出現了十分特別而短暫的「洛可可(Rococo) 風格 ,與其他的音樂風格同時流行。「洛可可」這個字出自法文的 "Rocaille"(雕石),指雕紋的石刻藝術品,但亦應用於音樂上。它發展於十八世紀前半期的法國,音樂特色是輕快、刻意、裝飾華麗 - 與巴洛克時期那誇張和龐大的性質成對比。這種風格先出現在法國鍵盤音樂中,巴洛克晚期的作曲家如庫普蘭 (Couperin)拉摩(Rameau)泰里曼(Telemann)多曼尼高.史卡拉第(Domenico Scarlatti) 都運用了這種手法。後來,這種風格傳到德國,並形成了另一種新風格。

其實,由巴洛克晚期至古典樂期,音樂經歷了不少的改變:以往舊有的曲式漸漸地被新的段落式結構所取代;巴洛克時期最常用的對位法慢慢地被放棄;管弦樂團的樂器、編制、表達技巧、曲目等均有很大的發展。

 

巴哈簡介

    約翰.瑟巴斯倩.巴哈(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生於德國中部圖林根地區的艾森納赫,是德國偉大的作曲家。巴哈家族兩百餘年來一向以音樂天才在該地區享有盛名,他的出生更增添了一樁美事。事實上,巴哈的音樂天分可溯至其高祖父法伊特.巴哈(VeitEach),他是個業餘音樂家,擅長彈奏魯特琴。巴哈的曾祖父和祖父都是遠近聞名的樂師。 巴哈的父親 ( Johann Ambrosiua Bach) ,是一位擅長小提琴的宮廷音樂家,共有六男二女,巴哈是幼子。他9歲時失恃,次年擅長小提琴及管風琴的父親也撒手人寰。丁憂之後,巴哈幸得大哥約翰.克里斯托夫在附近奧爾德魯夫鎮擔任管風琴師,負起管教之責,讓他一邊上學,一邊接受廣泛多樣的音樂教育,從樂理到建造管風琴的技術等等,可謂無所不包。巴哈在當地學校接受教育,不僅學業成績優秀,而且展現突出的歌唱才能。

        巴哈的家庭,雖然不很富裕,但相當安定穩實,200年間更音樂人才輩。他在年幼時,就隨父親學習小提琴‧ 巴哈十歲時,父親不幸去世,因此被送往奧德魯夫大哥家居住,並在那裏接受學校教育。 這位哥哥,是教堂風琴師,巴哈隨他學習風琴和大鍵琴的演奏。 這時,巴哈還在教會合唱團擔任童聲女高音獲得,正確不少演奏基礎。 十五歲時,巴哈就前往龍尼堡的聖米海爾教堂充任合唱團歌手。這時他還認真地研究這教堂收藏。

        一七零三年四月,巴哈曾於安斯塔教堂擔任小提琴師,風琴師與合唱長。 巴哈也從這時期,開始作曲。二十歲那年巴哈聆聽當時最顯赫的風琴演奏家巴克斯泰烏德的演奏后, 大受感動,此後正式寫作的風琴曲,把巴克斯泰烏德樣式的長處,全部納為己有。

    巴哈的天才集中了整個歷史時代於一身,是十七世紀初期以來音樂發展的最高峰,對後代影響相當深遠。然而,他在世時,他只被視為是一位對位法教師及管風琴師,作品也未曾出版,逝世後亦被大家遺忘,直到1829年孟德爾頌將他的「馬太受難曲」公諸於世後,他偉大不朽的作品才開始受人注意。

        巴哈的作品以宗教音樂為主,此外尚有大協曲、奏鳴曲、鍵盤樂曲和聲樂曲等,著名的作品多不勝數。他的音樂以嚴謹精密著稱,對後世影響深遠,被稱為「音樂之父」。

 

 

生平大事

 

1685年: 生於德意志艾森納赫。
1692年: 隨父親學音樂。
1694年: 母親去世。
1695年: 父親去世。
1700年: 成為呂納堡聖米迦勒修道院唱詩班歌手,師事管風琴師伯姆。
1702年: 自呂內堡高中畢業。
1703年: 受聘於阿因施塔特的管風琴師。
1707年: 就任聖布拉吉教堂風琴師,同年10月與表妹瑪莉亞‧芭芭拉結婚。

1708~1717年: 威瑪時代
1708年: 轉任魏瑪公爵之府邸管風琴師。
1714年: 受聘為魏瑪公爵之府邸樂隊首席。

1717~1723年: 科登時代
1717年: 離開威瑪轉任科登的宮廷樂長。
1717年: 出任萊奧波德王子之樂隊指揮。大量創作"室內音樂",如《布蘭登堡協奏曲》等。
1720年: 妻子瑪麗亞死。
1721年: 娶安娜為繼室。

1723~1750年: 萊比錫時代
1723年: 5月受聘為萊比錫聖湯瑪斯教堂唱詩班樂長,開始創作許多宗教音樂作品。
1740年: 視力開始衰退
1750年: 三月接受眼部手術失敗,同年7月28日腦溢血過世。

 

 

 

莫札特

生平介紹:

莫札特是著名的奧地利作曲家,出身於薩爾斯堡的一位宮廷樂師家庭。

他從小就顯露出極高的音樂天分,四歲開始學琴,五歲就能作曲。六歲那年秋天,他受邀在奧國皇帝和公主前作御前演奏,他不慌不忙的坐在鋼琴前,舉起小手彈奏出美妙流暢的音樂,令在場皇室們驚奇不已。也由於他的即興演奏和作曲都十分出色,因此被譽為「神童」。

莫札特十七歲時擔任宮廷樂師,後來因嚮往自由的生活,於二十五歲時來到維也納,步入自由音樂家的艱辛道路。由於他的創作中出現了許多創意和革新,無法被當時墨守成規的人們接受,所以他不得不舉債度日,在經濟上的壓力很大,但他仍心甘情願過著貧苦卻自由的生活。

在他短促的一生中,共創作了七十五卷作品,留下了「費加洛的婚禮」、「魔笛」等著名歌劇,使歌劇成為具有創意的新體裁。

莫札特

從來沒有人知道音樂到底有什麼魔力,能用完全無法理解的 方式進入人們的心靈深處,去感受,去悸動。人類的情感何其複 雜,為什麼音樂將耳膜震動震動,就能引出人們主動的共鳴?也 沒有人知道,音樂何其多,為什麼只有少部份能真正地感動人, 能真正滋潤生命?

恐怕音樂心理學家、音樂社會學家、民族音樂學家再努力,都很難找到答案。

但是,有一種人,毋需知道答案,就能直接寫出影響數百年間曾經擁有過生命和耳朵的人們。這一種人,有這麼樣的一個名字──天才。

Mozart短暫的一生,就是帶著這麼一個世俗的名字過完的 。人們或許為之惋惜,因為樂界有顆「巨星隕落」,樂迷們損失 了許多好音樂;人們或許也感到「天妒英才」,原來,有天賦的 人本來就比較短命。但是,Mozart對生命的熱愛,在三十五年 裡,毫不止歇地散發,甚至到生命的盡頭,也不少一分。這種生 命之愛,不是從Mozart巧克力、Mozart T-shirt、 Mozart紀念 專文、Mozart肖像中能夠體會得到的。